在与以色列签订和平条约29年后,约旦在耶路撒冷的特殊角色还剩下什么?

博主:qwe123qwe123 02-24 16 0条评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81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1994年7月25日,以色列国和约旦哈希姆王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谈判后签署了《华盛顿宣言》,它们在其中承诺签署一项全面和平条约,结束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它们之间一直存在的战争状态。1994年10月26日签署的以色列国和约旦哈希姆王国之间的和平条约,又称《瓦迪阿拉巴条约》,确立了安曼和特拉维夫之间的外交关系。这份长达75页的文件为双方在安全、旅游、经济、水资源等领域的合作开辟了道路。

  该条约第9条第2款涉及耶路撒冷,但只是在规定“自由进入具有宗教和历史意义的场所”的范围内,特别要求以色列“尊重”“约旦哈希姆王国在耶路撒冷穆斯林圣地中的特殊作用”。这是在以色列和巴解组织签署奥斯陆协议几个月后签署的,该协议承诺将建立某种形式的巴勒斯坦国。约旦和以色列不能忽视这一事态发展,因此瓦迪阿拉巴文件提到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之间的最后地位谈判。但该条约确实说,“以色列将高度优先考虑约旦在这些圣地中的历史作用”。

  令人惊讶的是,《条约》本身和之前的《华盛顿宣言》都没有提到这样一个事实,即根据国际法,东耶路撒冷被承认为被占领的土地,这意味着,除其他外,作为占领国的以色列也有义务尊重其地形和地理- -远远超过“尊重”约旦在穆斯林圣地中的特殊作用。在实践中,并根据国际法,以色列不应建造或拆除其占领前存在的任何结构。它也不应在其以武力占领的领土内没收任何土地。

  这不是现实中正在发生的情况,这意味着以色列继续违反《条约》的条款,而约旦只能一边无助地看着一边抱怨这种违反行为。

  虽然《条约》在理论上是根据联合国的两项有关决议,即第242号和第338号决议,但这两项决议都没有提到“耶路撒冷”一词,更不用说“巴勒斯坦”了。这就像条约实际上给了以色列从联合国和国际法中挑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权利,而忽略其他一切。

  对于《条约》中用来强调以色列对约旦与耶路撒冷的穆斯林圣地,包括阿克萨大院本身及其以外地区的关系所承担的义务的“尊重”一词,也可以作出同样的解释。由于“尊重”一词非常笼统,有时含义模糊,以色列可以自由地以它喜欢的任何方式解释它,并仍然声称它在维护《瓦迪阿拉巴条约》,而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最重要的是,《条约》没有提到阿克萨清真寺的名字或任何其他圣地,而是用“圣地”一词来描述该地区所有穆斯林圣地。它也没有提到伊斯兰Waqf捐赠基金,也被称为耶路撒冷Waqf,据称是在安曼的控制和管理之下。Waqf在约旦当局的管辖下照管阿克萨清真寺。

  事实上,将阿克萨描述为其他“圣地”不仅是轻描淡写,而且在这种描述下也低估了它的重要性,因为它未能向整个穆斯林世界的大约20亿人传达它的重要性。“圣地”一词也没有强调耶路撒冷的穆斯林圣地对哈希姆王朝本身的中心地位,约旦作为一个国家就是以哈希姆王朝的名义建立的。

  事实上,哈希姆王朝的部分合法性与圣城直接相关,特别是阿克萨清真寺,在1967年以色列占领之前,该清真寺由约旦控制,由安曼直接管理。如果没有耶路撒冷,这种合法性至少会受到伤害。

  约旦禁止以色列人进入Al-Baqura地区-卡通[Sabaaneh/MiddleEastMonitor]

The End

发布于:2025-02-24,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爱空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